2020年12月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漲幅回升至正值,這讓人們產生了希望,即核心通脹依然疲弱之際,中國經濟復甦將進一步提振需求。
2020年12月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超出預期,同比小幅上漲0.2%,而11月該指數同比下跌0.5%。指數上漲主要受到食品價格的推動。
近幾個月來中國的物價上漲一直乏力,儘管中國從新冠疫情中迅速復甦。中國經濟復甦是由工業生產推動的,同時中國的新增病例維持在低位。
預計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2.1%,而其他經濟體則預計收縮。
2020年12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漲幅下降至0.4%,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低,也是自2010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在其他經濟領域繼續升温之際,持續低水平的通脹給政策制定者帶來了一個難題。中國央行(PBoC)去年下調了基準貸款利率,但隨後政府採取行動限制房地產行業。
凱投宏觀(Capital Economics)高級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•普里查德-埃文斯(Julian Pritchard-Evans)表示:“鑑於經濟活動將保持強勁,基礎通脹可能反彈,我們認為中國央行今年將收緊政策。”
然而,他補充稱,由於去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,未來幾個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可能會重新陷入通縮。
2018年夏季爆發的非洲豬瘟導致數以百萬計的生豬被撲殺,豬肉價格因此上漲——豬肉價格是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。去年7月,豬肉價格同比上漲86%。
2020年12月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同比下降0.4%,超出經濟學家的預期,去年大多時候該指數漲幅為負值。該指數環比上漲1.1%,為逾4年來的最大漲幅。
荷蘭國際集團(ING)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(Iris Pang)表示,PPI環比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河北省爆發的新冠疫情所造成的,此次疫情爆發導致供應中斷。中國週一報告稱,自去年7月以來,中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100人,國內新增病例幾乎全部集中在河北。
但彭藹嬈補充稱,未來幾個月,CPI和PPI應該都會上漲。
她表示:“中國春節假期之後,我們應該會看到需求回升。”
譯者/何黎